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动物供应室,1960年动物供应室升为动物供应科。198210月,经批准上海第一医学院在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中第一个成立实验动物部,开创了国内高校实验动物体制改革的先河;随着上海第一医学院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后,实验动物科学部也成为上海医科大学内的一个重要处级部门,先后隶属于机关和直属机关。20004月,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后,改称为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为学校的直属单位。20243月,学校系统整合全校实验动物设施与服务,成立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中心是学校直属的科研公共平台机构,负责整合、规划、建设和管理全校实验动物设施资源,承担实验动物管理与技术服务,推进实验动物学学科建设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服务支撑。中心拥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动物设施,开展SPF级实验动物饲养及技术服务。2018年完成在美国NIH的注册更新。现有动物设施的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小鼠的饲养容量5.5万笼位,具有高水平的动物实验服务平台,包括实验动物质量监测、显微操作、净化及保种、小动物行为、影像、生化血液、代谢、炎症及免疫反应检测平台。20247月,中心获批教育部“复旦大学实验小鼠资源库项目”,建设时间为三年,建成新增2.5万笼位,具备保藏4.5万品系容量以及年处理达2千品系的保藏、复苏、培育、分发能力的小鼠资源库。与原有设施和条件共同形成一个包括活体小鼠饲养、繁育及相关配套设施完整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成为面向全国和“一带一路”国家提供高效共享服务的大型小鼠资源库。

中心自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国内高等院校中第一个实验动物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近年来,中心不断强化公共服务与教学科研相融合,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举,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有在编教职工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6人,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获得者1人。另有部门聘用教职工5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4人,博士研究生13人,博士后1人。研究人员在实验动物科学研究中均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原创性论文发表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Cell ResearchNeuron等刊物上。

更新于2024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