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强课题组发表了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

发布者:潘华发布时间:2020-12-11浏览次数:1426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机制未明。一般认为该病是多基因改变共同影响下的发育类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发育的过程包括胚胎发育、生后早期发育和青春期,累积的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该疾病多在青春期前后出现症状,在临床症状和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上存在性别差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成为一个寻找遗传因素的重要手段,一个称为ZNF804A的基因是第一个被鉴定出来的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基因,但其生物学功能尤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是一个尚待研究的科学问题。

 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和脑科学研究院丁玉强、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徐林和空军军医大学的武胜昔三个实验室的合作研究显示,缺失同源基因的小鼠脑神经元的树突和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出现异常,并表现出了精神分裂症样行为。有趣的是,这种行为异常只出现在雌性小鼠。更深入的神经学机制研究正在进行中。部分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https://rdcu.be/cbYHN黄缨、黄静和周启心为主合作完成该论文,研究得到了基金委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2020年协同创新集群项目的支持。